曹新旺
與《周口日報》結緣,始于30年前。
翻開30年前那本泛黃的剪報,看著那篇不足400字的小文和那張4元的匯款單,我想起與《周口日報》的相識過程。在我心目中,與它見面,像是命中注定的緣。
1995年,我是部隊里普通的報道員,聽說一名叫孟慶軍的新兵入伍兩個月就被團里評為學雷鋒標兵,這是不多見的,一打聽還是周口籍小老鄉,頓時來了興趣,就去采訪了他。
稿子寫好后,除投給軍內報紙外,我還想投給家鄉的《周口日報》,但此前與《周口日報》從未“謀面”,不知道報社的通信地址。正發愁,一位戰友說他爸在縣直機關工作,能找到報紙。第二天,我們打了一個長途電話,問題解決了。當天,我就把寫好的稿子寄往千里之外的報社。
說實話,稿子寄出后,我對刊登沒有抱多大希望,畢竟報社每天收到的稿件眾多。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1995年3月20日的《周口日報》以《孟慶軍入伍兩個月被評為學雷鋒標兵》為題刊登了這篇稿件,編輯老師還給我寄來了樣報,讓我著實激動了幾天。不久,報社又給我匯來了4元錢的稿費。
從此,我與《周口日報》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0年,我被調到周口軍分區,負責新聞報道工作。軍分區與周口日報社門對門,就隔了一條七一路。從那時開始,我的稿件就接二連三地在《周口日報》發表,其中有消息、通訊,也有報告文學、評論、攝影圖片,還有雜文和小小說。這期間,我的作品也多次獲獎。
一直到現在,我沒有數過,也記不清在《周口日報》上發表了多少篇文章、多少幅圖片,反正是收獲滿滿。
而讓我最有獲得感的,是2006年“八一”建軍節前夕,軍分區領導指示,要在《周口日報》上宣傳一下近年來周口市在國防后備力量建設、軍政軍民關系等方面取得的成績。毫無疑問,寫稿任務落在了我的頭上。
從2006年8月初至10月底,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我所寫的《這片熱土這份情》《沙潁河畔挽強弓》等6篇述評,連續在《周口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2016年,我在沈丘縣人武部任政治委員。期間,沈丘縣要創建全國雙擁模范縣,宣傳必不可少,《周口日報》再次給予了大力支持。
在送稿、審稿、編稿、發表的過程中,我與報社的編輯記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建立起了亦師亦友的感情。我們時常討論新聞線索的挖掘、文章的寫法、圖片的拍攝、版面的編排等,我的寫作水平、攝影技術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此,我向各位老師深鞠一躬!
由于在新聞宣傳中表現突出、成績優異,我在部隊多次立功受獎。我想,這軍功獎章,也有《周口日報》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