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网av,毛片a级在线观看,欧美日本色,日韩va中文,久久一级,青青草手机视频在线,亚洲欧美在线成人

倒在拂曉前的新聞戰士姜鴻起

發布時間:2025-08-08 來源:
文字大小:

朱長偉 武永枝

1940年秋,彭雪楓與拂曉報社工作人員合影,左起第六為彭雪楓、第九為姜鴻起。這張老照片現珍藏于扶溝縣檔案館。

姜鴻起,1920年出生于扶溝縣韭園鎮太康營村,家境貧寒。七七事變后,他踴躍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抗日宣傳活動中的表現,引起了時任新四軍游擊支隊司令員彭雪楓的注意。1938年8月,姜鴻起懷揣彭雪楓親筆推薦信,一路輾轉到延安抗大學習。半年后畢業,他主動要求到彭雪楓領導的拂曉報社工作。

《拂曉報》是彭雪楓的“三件寶”之一,也是我黨較早創辦的戰地報紙。在這里,姜鴻起一手握筆,一手拿槍,成為一名新聞戰士。

姜鴻起常常白天隨部隊采訪,在槍炮聲中寫稿、編稿,晚上一到營地,趴在炕頭、地上,刻寫蠟字、校版。身患肺結核的他,往往是吐著血絲拼命干。

在扶溝姜鴻起烈士紀念館,陳列著幾份姜鴻起編輯刻印的《拂曉報》復印件。一張普通的報紙,背后卻藏著一段新聞戰士以筆為槍的榮光。

1944年,一代名將彭雪楓壯烈殉國。從17歲就跟隨彭雪楓的姜鴻起,決心 “到一線去戰斗,為彭司令報仇”。

同事說:“記者也是戰士,也在戰斗啊,你不是非常喜歡當記者嗎?”但姜鴻起還是執意到一線去。他與同事約定“等革命勝利了,再回來當記者”。

1945年,姜鴻起來到對敵斗爭前線,從新聞戰士轉變為地方軍政干部。次年,他回到家鄉,擔任中共扶太西縣城關區區長,帶領軍民與國民黨頑匪進行堅決斗爭。

1948年6月5日,姜鴻起得到秘密報告,一股敵軍要到扶溝城南馬村集一帶村莊征糧要款。他立即帶人前去清剿,凌晨時分住宿到扶溝縣城南的小何莊,不料被國民黨頑敵包圍。“同志們,快撤!”聽到槍聲的姜鴻起一邊大聲讓戰友撤退,一邊緊握手槍向敵人射擊。姜鴻起率人馬安全突圍后,又冒著槍林彈雨返回接應受傷戰士,被敵人包圍。他堅持戰斗到最后一刻,被敵人亂槍射殺,身中多彈,倒在血泊之中,年僅28歲。

姜鴻起犧牲17天后,河南全省解放。年輕的新聞戰士姜鴻起,倒在拂曉前的那一刻。他最終沒能看到革命的勝利,也無法再圓當初的夢。

28歲,這本該意氣風發的年齡,卻成了他生命的定格。生命是如此脆弱,可為了革命理想,又變得如此堅韌。姜鴻起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什么是革命者的初心使命。

(本文根據2024年3月26日“周口黨員教育”微信公眾號發表的“周口紅色故事”《姜鴻起:倒在拂曉前的新聞戰士》整理)

編輯:祝強    審核:韋偉    監制:王錦春
返回頂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文字縮放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