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華
全市1至7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0%,較上半年提高1.6個百分點。這組數據背后,是民間資本對周口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更是地方經濟韌性與活力的有力證明。
民間投資的活躍,從來不是無源之水。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中專設章節保障“投資融資”,到最高人民法院出臺25條意見明確產權保護邊界;從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發力,到重大項目向民間資本敞開大門。這一系列“組合拳”,既為民營企業“松綁減負”,更指明了“投資方向”。周口民間投資的持續向好,正是對這一政策紅利的生動回應。
立足周口實際,釋放民間投資活力需要精準施策。作為農業大市,可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現代農業產業園、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讓“農田”連接“市場”;依托航運優勢,支持民營企業投身臨港經濟、物流樞紐項目,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通過清單化管理向民間資本推介教育、醫療等民生項目,讓“投資”與“民生”同頻共振。
政策的溫度,更體現在落地的力度。要讓民營企業“敢投資”,需健全產權保護機制,打消后顧之憂;要讓民營企業“能投資”,需拓寬融資渠道,破解資金瓶頸;要讓民營企業“愿投資”,需優化政務服務,營造親清政商環境。唯有如此,才能讓民間資本在周口這片沃土上“大膽投、放心干”。
民營經濟是發展的生力軍,民間投資是增長的動力源。隨著更多民間資本融入周口“兩重”建設、“兩新”發展,必將為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為民生改善增添新助力。以法治為保障、以政策為引導、以服務為支撐,周口定能讓民間投資的活力充分迸發,為高質量發展裝上“強引擎”、按下“加速鍵”。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