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网av,毛片a级在线观看,欧美日本色,日韩va中文,久久一级,青青草手机视频在线,亚洲欧美在线成人

隕落周口上空的“飛鷹”

——著名抗日英烈高志航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5-09-12 來源:周口日報
文字大小:

位于商水縣蘇坡村的高志航雕像。  記者 王錦春 王吉城 攝

高志航(資料圖)

                               

□記者 王錦春 王吉城

在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壯闊史詩中,高志航是第一位擊落日機的中國空軍飛行員。1937年11月21日,這位年輕的空中勇士,在河南周家口機場壯烈殉國。周恩來盛贊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1993年,張學良為他題詞“東北飛鷹 空軍戰魂”。2014年,高志航入選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今年9月3日,《遠去的飛鷹——抗戰空軍英雄高志航圖片展》在周口市博物館開展。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文字,將人們帶回到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

投筆從戎 張學良拍板錄用

高志航,1908年生,遼寧省通化縣(現屬吉林省)三棵榆樹村人。父母為他取名“高銘九”,字子恒,寄望他銘記家訓、端正品行,成為國家棟梁。

1920年春,高志航以優異成績考入奉天(今沈陽)指南中學;不久,為精進外語、拓寬眼界,轉入奉天中法中學。1924年畢業時,中國正深陷軍閥混戰、山河破碎的困境,他萌生“投筆從戎、保家衛國”之志。

時值東北陸軍軍官學校教育班炮科招生,高志航果斷報名并順利被錄取。軍校生活磨礪了他的意志,更讓他深刻理解“軍人”二字承載的責任與擔當——守護家國,絕非一句空話。

第一次直奉大戰結束后,張學良意識到空軍在未來戰爭中的關鍵作用,決心強化空軍建設:先組建5個航空大隊,繼而于1924年決定選拔28名優秀青年赴法國深造,學習先進航空技術。高志航得知消息,第一時間報名。

考官見他身材瘦小、未滿18歲,拒絕了他的申請。高志航沒有氣餒,當晚用法語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詳述自己的成長經歷與報國志向,直接寄給張學良。

張學良收到信后,特意請中法中學的法國顧問了解情況。法國顧問見高志航有一定的法語基礎,同意了他的申請。張學良也被他信中流露的真情與決心打動,拍板錄用。

赴法深造 學成堅決回國

1925年春,高志航等28名中國青年從上海乘船出發,歷經一個多月顛簸抵達法國,開啟航空求學之旅。

按計劃,他們先進入法國航空學校,系統學習航空理論知識。理論課程結束后,高志航被派往法軍航空團見習。第一次坐上戰機時,他沒有絲毫畏懼,反而更加堅定了“學好飛行、保衛祖國”的初心。

當時,驅逐機(今稱殲擊機)是空軍的核心作戰力量,操控難度極大。為熟練掌握這一技術,高志航幾乎將全部時間投入到訓練中。

1927年學習期滿,在法國空軍第23團機場的年度飛行表演上,高志航作為中國學員代表登場。他駕駛法國產驅逐機,在空中連貫完成直上云霄、俯沖接地、連續翻滾等高難度動作,每個動作都干凈利落、精準流暢。表演結束時,現場掌聲雷動,多國軍方代表紛紛側目——這個來自中國的年輕人,用實力打破了當時“中國人不擅飛行”的偏見。

表演結束后,多個國家的軍方代表向高志航拋出橄欖枝,以高薪厚職邀請他擔任飛行教練或飛行員。高志航態度堅決地回絕道:“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現在國家正需要航空人才,我必須回去!”

高志航從法國回國后,被分配至東北航空處所屬飛鷹支隊,擔任少尉飛行員。

改名“志航” 矢志航空報國

在飛行訓練中,高志航憑借高超技術很快贏得官兵們一致稱贊,但他并不自滿,反而更加刻苦鉆研飛行技術,精益求精。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在一次大型飛行演習中,高志航駕駛的戰機在降落時突發機械故障。盡管他全力操控,仍不幸受傷,右腿骨折。在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后,腿骨雖已愈合,卻留下彎曲后遺癥,行動遠不如從前靈活。

回到機場后,高志航第一時間爬進駕駛艙嘗試操作,卻發現傷腿影響操控。他既懊惱又不甘,但從未想過放棄飛行——對他而言,戰機不僅是裝備,更是保家衛國的武器。他當即找到隊長,堅定請求重新治療,哪怕再苦再痛,也要重返藍天。

經上司批準,高志航前往哈爾濱一家醫院就診。德國醫生檢查后坦言:“要恢復正常飛行,唯一的辦法是把已經愈合的斷骨砸開,重新接合。這個過程會非常痛苦,你能承受嗎?”醫生目不轉睛地看著高志航,等待回答。

“只要能重返藍天、殺敵報國,再大的苦我都能忍!”高志航沒有絲毫猶豫。

重接斷腿的過程中,他咬緊牙關,以鋼鐵般的意志堅持下來,讓在場的德國醫生深受感動,感嘆道:“從未見過如此堅強的中國軍人!”

治愈后,他的腿雖不再彎曲,卻比原來短了一點。歸隊后,有人私下議論,認為他已不再適合飛行。高志航不愿就此放棄,直接找到航空處總辦張學良,請求繼續留在飛行隊。張學良被他的執著打動,提出“親自觀看試飛后再作決定”。

試飛當天,高志航穿上特制厚底飛行靴以彌補腿長差距,駕機升空。在空中,他平穩完成翻滾、俯沖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以實力證明自己依然能夠勝任飛行。張學良親眼見證后,對他大加贊賞,不僅批準他繼續飛行,還特意獎給他一塊精制懷表以示鼓勵。

從1927年回國到1931年,4年多時間里,高志航憑借出色表現,由少尉逐步晉升至少校,并被任命為飛鷹支隊隊長,成為東北空軍的骨干力量。不久,他將原名“高銘九”改為“高志航”——“志航”是“子恒”的諧音,既彰顯自己“獻身航空事業”的志愿,也避免日后可能連累家人。

渾身是膽 練成空軍主力

1932年年初,高志航在南京經好友介紹,進入中央航空署航空隊擔任隊員;不久又被派往筧橋中央航空學校,任少尉見習飛行員。

日寇侵占東北后,又將魔爪伸向華北,百姓惶恐不安。1932年冬,高志航率領5架教練機,克服惡劣天氣影響,安全降落在北平南苑機場。這一消息很快傳遍北平大街小巷——中國還有自己的空軍!民眾深受鼓舞,紛紛涌向機場附近,只為看一看中國自己的戰機與飛行員。

在擔任空軍中尉分隊長期間,高志航的飛行技術進一步精進:除熟練掌握常規飛行技能外,還攻克了倒飛、弧形飛等特種飛行技術;為應對夜間作戰需求,他甚至練就了“無燈光照明情況下起落”的本領。要知道,在缺乏導航設備的年代,夜間盲降風險極高,稍有不慎便可能機毀人亡。一些外國教官也不得不承認:“高志航在部分飛行項目上的技術,已超過當時德國的著名飛行員。”

1935年,高志航奉命前往意大利考察空軍驅逐技術。在意大利期間,他深入各驅逐機航空團,向當地指揮員系統學習驅逐戰術,還親自登機試飛不同型號的驅逐機,詳細記錄各類機型的性能參數,只為將最先進的技術帶回中國。

從意大利回國后,高志航被調往南昌,擔任空軍教導團總隊副總隊長。在訓練中,他以身作則、嚴格要求,深得官兵的信賴與擁護。

因表現卓越,1936年,高志航調任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大隊長。該大隊由原第二十一中隊及新成立的第二十二、二十三中隊組成,是空軍驅逐隊的主力。隊中不少隊員曾是高志航的學生,對他的為人與技術都十分敬佩。

支援華北 駐防周家口機場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 7月中旬,日本空軍為配合陸軍行動,調集400架飛機對天津、保定、宛平、大沽等地實施轟炸,致使中國軍民傷亡慘重。

8月7日,高志航率領的第四大隊被緊急調往河南周家口機場。

周家口機場頗有來歷。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中國空軍力量薄弱的問題愈發凸顯。為應對抗戰需要,國民政府在全國戰略要地修建機場。周家口水陸交通便利,戰略位置重要。當時,國民政府下達緊急通知,命令河南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修建周家口機場。1934年,周家口機場建成,位于今周口中心城區交通大道西段現代城與商水縣園藝場一帶。

第四大隊被調往周家口機場,正是為了參加華北地區抗戰。

8月6日,高志航率隊飛抵周家口機場。當時天候惡劣,風大云厚,致使編隊混亂,部分飛機未能按時抵達,不得不在其他機場降落加油,延至次日方到。面對這一情況,高志航一改往日嚴厲,微笑著對大家說:“這點挫折沒有關系,誰打下日機,我就嘉獎誰。”

然而,周家口接連下了幾天雨,霍克-3驅逐機無法起飛。隊員們終日全身披掛、在機場待命,不敢有絲毫松懈。可是,一連等待多日,隊員們都焦急起來。

借“機”飛行 輾轉南京領命

8月13日,消息傳來:日軍在上海攻擊中國軍隊,戰火已從華北燒到了華東。隊員們義憤填膺。高志航悲憤地對隊員們說:“我們一顯身手的機會到了!今晚大家好好睡覺,睡足了好打仗!”可是,無人能夠安眠。14日,他們接到上級密令:第四大隊移防杭州,大隊長高志航赴南京領命!

此時高志航心急如焚。他平日對隊員訓練嚴格,正是為了在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然而大雨連綿,整個大隊被困周家口、無法起飛。若第四大隊不能及時抵達,杭州的防空形勢將不堪設想……他不敢再想下去。

天無絕人之路。正焦急時,高志航忽然聽到飛機轟鳴聲。他跑出室外,只見一架民航班機正冒雨降落在周家口機場,緩緩向停機坪滑行。“霍克-3驅逐機不能飛,這架民航機可以冒雨飛行!”他靈機一動,馬上叫司機載他到停機坪,徑直奔向那架飛機。

駕駛這架民航機的是一位外籍飛行員。高志航用英語表明自己第四大隊大隊長的身份,并解釋戰事緊急,懇請對方先帶自己飛往武漢,再轉往南京。這位外籍飛行員本就同情中國、反感日軍侵略,見高志航神情懇切、語氣急迫,便同意飛往武漢。

不久,高志航轉飛到南京。在領了上級命令后,他自己找來一架飛機,飛到杭州筧橋機場。降落后,他不斷眺望天際,急切盼望著自己的戰鷹早一點到來。

與此同時,周家口的雨勢漸弱。待命已久的第四大隊隊員決定冒雨起飛。當日下午1時,三個中隊共27架戰機相繼升空,朝著杭州筧橋機場全速進發。

六比零 中國空軍首勝

經過兩個多小時飛行,第四大隊第二十一中隊飛抵筧橋機場,尚未加油休整,緊急警報驟然響起——日本航空隊的戰機越海來犯,目標也是筧橋機場!

危急時刻,高志航立刻登上指揮臺,果斷下達命令:“飛機不要停!一半起飛警戒,一半快速加油,隨時準備出擊!”他同時要求后續趕到的兩個中隊直接在空中待命,截擊敵機。

高志航隨即登上戰機,親自指揮。筧橋上空一場激烈空戰就此爆發。

高志航駕機爬升至3000米云層之上搜尋敵機蹤跡,卻一時未有發現。冷靜分析后,他判斷:“敵機是轟炸機,為精準尋找轟炸目標,大概率會在云層下方飛行。”于是他果斷下降,很快與戰友會合,并在低空發現正在盤旋的日機。

高志航立刻加速追擊,精準瞄準、開火——敵機射手當場被擊斃。隨后,他進一步逼近,對準敵機引擎連續射擊。很快,敵機冒起濃煙,失控燃燒,墜向地面。這不僅是高志航個人擊落的第一架敵機,也是中國空軍在抗戰中擊落的首架日機,打破了“日本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第四大隊官兵士氣大振,紛紛駕機尋找目標展開攻擊。這場空戰持續30分鐘,第四大隊無一損失,成功擊落敵機6架,取得中國空軍自抗戰以來的首場大勝!

連續獲勝 軍民稱其“戰神”

敵人不甘失敗,于8月15日清晨5時再度來襲。敵軍首批9架轟炸機從西南方向逼近筧橋上空。高志航立即指揮機隊實施戰術包圍,將敵機攔截在錢塘江上空。在距離筧橋機場不遠的區域,中國空軍成功擊落3架敵機,其余敵機見勢不妙,倉皇逃竄。

在連續多日的空戰中,以第四大隊為主力的中國空軍共擊落敵機30余架,極大提振了全國軍民的抗戰信心。

全國各界紛紛發來函電,對空軍將士表示慰勉與嘉獎。高志航被譽為“戰神”,其戰績傳遍中外,所率領的第四大隊也在國際上聲名遠揚。很快,一首贊頌“八一四”空戰的歌曲傳遍大江南北:“八一四,西湖濱,志航隊,飛將軍。怒目裂,血沸騰,振臂高呼鼓翼升,群英奮起如流星,掀天揭地鬼神驚!我何壯兮一當十,彼何怯兮六比零,一戰傳捷,舉世蜚聲。發揚民族的力量,珍重歷史的光榮……”

在8月15日的空戰中,高志航右臂被敵彈擦傷,雖不致命,卻需要休養。他先在漢口接受醫治,后轉至廬山養傷。但看著前線不斷傳來的戰報,想到日軍仍在肆意轟炸中國領土,他根本無法安心養傷,多次請求重返戰場。

1937年10月1日,高志航獲準返崗,被調往南京,晉升空軍上校,出任空軍驅逐機隊司令兼第四大隊大隊長,擔負起保衛南京空域的重任。

一次,日軍戰機夜襲南京,企圖轟炸大校場機場等軍事設施。高志航立即下達兩道命令:一是機場及南京市區全部熄滅燈光,實施嚴格的防空隱蔽;二是將事先偽裝好的假機場(按大校場機場樣式修建)燈光全部開啟,誘敵上鉤。日機果然中計,紛紛向假目標投彈掃射。就在敵機投彈后準備返航時,早已埋伏在湯山上空的第四大隊戰機突然出擊,成功擊落多架敵機。

在保衛南京的一個月里,高志航率領第四大隊先后擊落敵偵察機2架、單翼驅逐機4架,成為南京上空的“守護神”。他的名字讓日軍聞風喪膽。在日本航空隊飛行員中,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我要是做了虧心事,出門就碰上高志航。”

由于高志航與第四大隊在抗戰中屢建殊勛,第四大隊被命名為“志航大隊”,這既是對高志航卓越功勛的褒獎,也是對全體隊員的激勵。

戰機不起 英雄血灑周家口

1937年11月,蘇聯援助中國抗戰的一批驅逐機運抵蘭州。彼時中國空軍戰機損失嚴重,這批裝備對前線至關重要,高志航奉命立即前往接收。

經過數日試飛訓練,熟悉蘇制戰機性能后,高志航原計劃率隊直飛南京參戰,卻突然接到“飛洛陽待命”的急電。抵達洛陽,未及休整,又一道命令傳來:即刻轉場,駐防河南周家口。

歷經千難萬險,14架戰機終于抵達周家口機場。按命令,他們要從周家口飛往南京參戰。

然而天公不作美,周家口連降六日大雨,安徽至南京的航線因天氣持續惡劣,能見度極低,根本不具備飛行條件,起飛計劃被迫擱置。

11月21日清晨,南京傳來消息:天氣轉好,準許起飛!起飛命令下達的瞬間,隊員們士氣如虹,紛紛拿起頭盔沖向停機坪。就在大家準備登機時,指揮樓突然有人狂奔而出,高聲呼喊:“高司令!有警報!敵機來了!”

喊聲未落,空中已傳來敵機的轟鳴聲——日本海軍木更津航空隊的10余架攻擊機飛抵周家口機場上空,一場蓄謀已久的突襲開始了。

高志航臨危不亂,一邊躍入座艙,一邊嘶吼著下達命令:“快!發動飛機起飛!不能讓敵機把我們堵在地面上!”盡管他的聲音被敵機的轟鳴淹沒,但隊員們見大隊長已率先登機,也紛紛沖進各自的機艙,爭分奪秒地啟動戰機。

一名地勤人員冒著炮火跑過來,用力拍打座艙蓋,喊道:“大隊長,來不及了!敵機投彈了,快下來躲避!”高志航怒喝:“這是戰場!軍人豈能臨陣退縮?再廢話以軍法處置!”說完,他便專注地操控戰機,嘗試啟動引擎。

一次,兩次,三次……可不知是受天氣影響還是機械故障,戰機引擎始終未能發動。高志航急得額頭冒汗,朝軍械師馮干卿大喊:“再試一次!快扳螺旋槳!我們一定要飛起來!”

話音剛落,空中傳來炸彈墜落的嘶嘶聲——一枚炸彈正朝他的戰機襲來!“大隊長,快撤!”馮干卿嘶吼著去拉高志航,卻被他一把推開:“你們快走!別管我!保住自己,才能繼續抗日!”

就在馮干卿被迫撤離的瞬間,數十顆炸彈轟然落在跑道上,巨大的爆炸沖擊波將高志航連人帶座震飛,重重摔在左機翼后方。更可怕的是,爆炸引燃了泄漏的燃油,高志航身上瞬間燃起熊熊大火。幾名地勤人員不顧危險沖過來,試圖撲滅他身上的火焰,卻因火勢過猛,無力回天。

最終,高志航倒在了他用生命守護的戰機旁,倒在了周家口機場上,用生命踐行了“保衛祖國”的誓言。

事后查明,高志航率隊抵達周家口的消息,被內奸泄露給了日軍航空兵總部。日軍特意選擇清晨用餐時分從開封機場起飛突襲,妄圖一舉消滅這支剛接收新戰機的空軍力量。

周家口各界得知高志航犧牲的噩耗,悲慟不已。當晚,航空大隊緊急安排周家口最好的木工、漆工連夜趕制出兩口厚棺,于次日上午為高志航及其他犧牲的將士收殮。為防日軍報復,夜間,工作人員用帆船載著高志航的遺體,悄悄向漯河轉運。

長空“飛鷹” 永駐民眾心中

高志航烈士的忠骸次日被轉運至漢口。國民政府為高志航舉行追悼會。中共領導人周恩來參加追悼會,盛贊高志航“是中華民族的英雄,為抗日犧牲的,為民族犧牲的”。這句話凝聚著中國共產黨對這位抗日英雄的高度認可與深切緬懷。不久,國民政府追授高志航空軍少將軍銜,以表彰他為國家與民族作出的卓越貢獻。

11月28日,烈士靈柩運抵宜昌。當時因日軍頻繁空襲,最終高志航遺體被秘密安葬于宜昌郊外。

為紀念“八一四”空戰的勝利,1939年,國民政府將每年的8月14日定為“空軍節”。

時光流轉,英雄從未被遺忘。2009年9月,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建成,館內專門開辟展區,詳盡展示了高志航的抗戰事跡。紀念館廣場上,高志航銅像與他曾駕駛的霍克-3驅逐機復原模型并肩屹立,供世人瞻仰追思。

2011年、2012年,以高志航為原型的電視劇《遠去的飛鷹》《血戰長空》相繼播出,生動再現了中國空軍在抗戰中的英勇表現,謳歌了以高志航為代表的空軍將士的愛國精神。

如今,在高志航犧牲地周口,人們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對英雄的記憶:在商水縣城東郊蘇坡行政村西頭的林地里,一尊3米多高的漢白玉雕像靜靜矗立——高志航一身戎裝,目光堅毅地望向遠方,仿佛仍在守護這片曾奮戰過的土地。雕像前,一瓶酒、一束花,寄托著后人對抗日英烈的敬仰與哀思。

編輯:田青葉    審核:韋偉    監制:王錦春
返回頂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文字縮放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