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花粉飄散、塵螨滋生,過敏性鼻炎、濕疹等過敏性疾病進入高發期。不少人僅僅將相關不適視為身體問題,卻忽略了其與精神健康之間的潛在關聯。
過敏會引發精神問題
過敏發作時,鼻塞、皮膚瘙癢、反復打噴嚏等身體不適會持續消耗心理能量,導致煩躁、易怒和焦慮。秋季,過敏患者為躲避花粉、塵螨而減少外出,影響正常社交和運動,容易陷入情緒低落。
此外,過敏反應會激活免疫系統,所產生的炎癥因子可能通過血液循環影響大腦功能,干擾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平衡,從而誘發或加重抑郁癥、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疾病的相關癥狀。
并非所有過敏人群都會出現精神問題,但以下三類需特別警惕:有精神疾病史者、慢性過敏者以及性格敏感多疑的人群。
預防在先,科學應對
加強物理防護:關注花粉濃度預報,合理規劃戶外活動;外出佩戴口罩和眼鏡,回家后及時更換衣物、洗臉并清潔鼻腔;室內定期除螨,保持通風干燥,避免使用毛絨玩具、地毯等易積塵物品。
及時治療過敏:出現過敏癥狀應盡早就醫,遵醫囑使用抗組胺藥、鼻用噴霧劑等藥物,有效緩解鼻塞、瘙癢等不適。
關注情緒變化:若出現煩躁、失眠、對日?;顒邮ヅd趣等表現,可通過聽音樂、適度運動、與人交流等方式積極調節;如負面情緒持續超過一周,應及時尋求專業心理支持或干預。
實施“雙監測”:正在服用精神類藥物的患者,在過敏期間除監測身體癥狀外,還須密切關注情緒和思維狀態,如是否情緒顯著低落,是否出現失眠、幻覺、妄想等異常情況。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向醫生報告,不可自行調整用藥。
(周口精神康復醫院 孫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