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网av,毛片a级在线观看,欧美日本色,日韩va中文,久久一级,青青草手机视频在线,亚洲欧美在线成人

鄲城:傳統農區展新姿 “農”墨重彩譜新篇

發布時間:2025-09-24 來源:周口日報
文字大小:

農頭工尾,金丹科技廠區一角。

智能化設備賦能高標準農田。

糧頭食尾,正星粉業鳥瞰圖。

洺水之畔,高標準農田“豐”景如畫。

“一優五基地”果蔬基地一角。

□記者 徐松 文/圖

豫東平原,秋意正濃。漫步鄲城鄉村,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高標準農田里,玉米挺拔、花生吐綠;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內,魚兒歡躍、鴨鵝成群、瓜果飄香,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希望和喜悅。

市委書記黃玉國在鄲城調研時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兩高四著力’,錨定‘1+2+4+N’目標任務體系,堅定信心、真抓實干,努力走好傳統農區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為全國超級產糧大縣、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所在地,鄲城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牢牢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筑牢糧食豐收根基,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激活特色產業發展新動能,為率先建成農業強市注入強勁動能。

扛牢糧食安全重任——

高標準農田托起“中原糧倉”

鄲城縣地處豫東平原,沃野平川149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3.7萬畝,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24億斤以上。2019年以來,全縣已建設高標準農田87.7萬畝,其中2023年建設示范區30萬畝,2024年建設示范區9.2萬畝。

智慧種田:科技賦能增產增效

在鄲城縣高標準農田示范區,中心支軸式、自動伸縮式、固定式等智能灌溉模式廣泛應用,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可節水20%以上,每畝年節水82立方米。水肥一體化技術可實現節肥15%~20%。

“我們搭建水肥資源高效利用試驗示范平臺,推廣水肥雙控智能灌溉技術,不僅節約資源,還提高作物產量。”鄲城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推廣麥椒套種、大豆玉米套種等高產復合種植技術,實現“小麥、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椒和豆”。

2022年至2023年,建成高標準農田45萬畝,年增產效益達1.2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示范區創新推廣麥椒套種種植模式,發展面積6.5萬畝,綜合畝產值可達6000元至8000元,與小麥玉米輪作相比,畝均增收3000元以上,效益提高2倍以上。

高效管護:創新機制確保長效

高標準農田“三分建、七分管”。鄲城縣建立“政府主導+多部門協調+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三級四位一體”管護機制,確保農田水利設施長期發揮效益。

鄲城縣創新機井“以電折水”管理模式,村民使用農田機井灌溉時到鄉鎮管護辦公室統一充值,電費嚴格按照縣發展改革委核定的“以電折水”價格1元/度執行。所收取的水電費在支付電費0.48元/度后,結余資金作為農田水利設施管護資金存入專門賬戶,實行鄉鎮審批、分村支付,確保資金專款專用。

鄲城縣創新機井出水口管護措施,使用“鋼筋保護罩+消火栓式閥門”的出水口代替傳統玻璃鋼出水口,大幅減少損毀情況。同時開發農田機井掃碼報修、掃碼巡檢服務平臺,確保高標準農田管護高效運行。

全過程監管:質量為先打造精品

鄲城縣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實施全過程監管,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資金安全。

在項目謀劃階段,組織農業、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專家對項目選址進行實地勘察和綜合評估,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在項目設計階段,通過公開招標選擇專業設計團隊,邀請權威專家評審設計方案。在項目招投標階段,嚴格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邀請相關部門全過程監督。在項目實施階段,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管體系,嚴格落實項目監理制、質量檢測機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在項目驗收階段,組建包括各方代表參與的驗收團隊,嚴格開展內業、外業驗收。在資金監管方面,嚴格按照《農田建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執行,確保資金使用合理高效。

打造農業產業高地——

現代農業產業園激活“振興引擎”

從玉米中淬煉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金丹,從豫東中藥材基地培育出新一代抗生素慶卡霉素的巨鑫,從小麥中提煉出精制面粉的正星和烘焙出優質面包的盛元……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醫藥、糧食精深加工三大主導產業在這片土地上應運而生,展現出“三年筑基、五年成勢、十年騰飛”的工業發展勁頭。

鄲城縣在穩住糧食生產的同時,堅持以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扎根在田間地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不斷汲取養分,成長為特色產業,為富民強縣注入動力。

產業立園:構建四級園區體系

鄲城縣堅持高位推動,成立由縣主要領導掛帥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擬定《鄲城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著力建設一批集“生產+加工+科技+營銷”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力爭實現國家級、省級、市級產業園全覆蓋。

按照“主導產業突出、現代要素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輻射帶動有力”的要求,鄲城縣圍繞“四優四化”和“兩個轉型升級”,著力培育一批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品質過硬、特色突出、競爭力強的農業品牌。

科技興園:創新驅動提質增效

鄲城縣以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建設為契機,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發推廣應用體系,與多家省級以上科研院校建立產業技術研發平臺。

鄲城縣與中國農科院、河南省農科院、河南農業大學等合作,圍繞種質資源、研發試驗等功能,建成國家級研發中心、國家級重點檢測實驗室等18個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先后培育出小麥新品種49個、省級以上審定小麥品種25個,其中15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

同時,積極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產業園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高達99.9%。鄲城紅薯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鄲城冬瓜、紅薯被認定為河南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恒達達”蘆筍和“萬豐源”車厘子被認定為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全縣累計認證綠色食品14個、有機食品1個、名特優新農產品5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1個。

機制活園:聯農帶農促增收

鄲城縣積極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產業化利益聯合體,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水產養殖產業園聚焦全域發展,1.7萬畝坑塘年產值7億元以上,帶動870戶村民養殖,戶均年增收15萬元;巴集等6個鄉鎮建設“數字家庭漁場”,按照農戶6、村集體3、企業1的比例分配利潤,帶動200戶村民年增收1.26萬元。

青年鴨產業園聚焦鏈式布局,形成“繁育—養殖—加工—電商”全產業鏈,年產值3億元,利潤3000萬元,帶動110戶村民養殖,戶均年增收18萬元。張完鄉試點袖珍棚,帶動10戶村民年增收50萬元。

種雞孵化產業園聚焦擴產增效,輻射養殖種雞110萬只,年產值2.4億元,帶動230人就業,年均增收4.5萬元,并力爭建成全省最大鋼化蛋基地。

柳編工藝產業園聚焦生態融合,種植紅芽博簸箕柳1萬余畝,村集體年增收3000萬元,帶動3300人從事手工編織,人均年增收4萬元以上。

數字蔬菜產業園聚焦數智賦能,建成619座冬暖式大棚,棚均年利潤8萬元,訂單種植5000余畝白菜,畝均增收800元至1000元。

多元融合:拓展農業發展新空間

鄲城縣推進電商經營,依托縣級1200平方米的農產品及特色產品展區,指導打造特色電商服務站點80個,通過“線上銷售+線下體驗”的方式,打通產品銷售渠道。

推進農旅融合,鼓勵園區聚焦優勢產業,開發養殖體驗、餐飲民宿等特色旅游,舉辦玉米文化節、中原面食文化節等特色節慶活動,帶動旅游業、衍生產業蓬勃發展。

鄲城縣積極探索“土地流轉+保底分紅”模式,設立原材料供應基地,形成產銷鏈條,農戶帶地入股,每年每畝地純收入1200元。推行“公司+協會+農戶”模式,依托龍頭企業,為自愿流轉土地的農戶支付租金,并為其安排工作崗位,年務工收入2.1萬元。

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鄲城縣從做強產業、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培育品牌、健全機制發力,一批優勢明顯、產業鏈條健全、資源要素集聚、聯農帶農緊密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在逐步形成,為率先建成農業強市、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支撐。

放眼未來,鄲城縣將堅持規劃引領、創新賦能,持續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進一步拓展農業發展空間,以產業園區化引領全縣農業現代化,為周口市率先建成農業強市貢獻更多鄲城力量!

編輯:田青葉    審核:韋偉    監制:王錦春
返回頂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文字縮放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