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网av,毛片a级在线观看,欧美日本色,日韩va中文,久久一级,青青草手机视频在线,亚洲欧美在线成人

散 鞭

發布時間:2025-09-26 來源:周口日報
文字大小:

劉彥章

沙潁河與賈魯河在周家口交匯,水勢緩濁,舟楫如林。南岸,新砌的磨盤山、大渡口石堤之下,豬市向南,曾蜷著一條河街。雖名為街,實則為巷,寬不足十米,長不過三十米。小巷兩側,兩排瓦屋草房墻貼墻、檐疊檐,幾乎要把天光擠成一線。街心常年淤著一尺深的糞泥,污濁中透出一股干草的暖香,是被太陽曬透了的、叫人莫名心安的草香。

疙疙瘩瘩的柏木樁、榆木樁、刺槐樁,油光锃亮,中間繃著粗鐵絲,牢牢栽在各家牲口行門前。樁上、繩上,拴的是南陽黃牛、河北驢子、蒙古駿馬、安徽騾子。牲畜們屁股貼著屁股,脖頸擦著脖頸,蹄子不停踏動,濺起糞星點點,牛哞馬嘶,人聲鼎沸——這便是周家口舊時有名的牲口市。

這牲口市逐漸擴大,東拐西拐,向南擴展到后來的七一路荷花市場北門一帶,仍然不夠用,河北岸于是又興起一處,大致在慶豐路老四五酒廠一帶。沙潁河兩岸的牲口市,天天開張,不論單雙日。極盛時,從業者近四千人,河南河北大小四個牲口市,牲口一天成交量成千上萬,連新疆、廣東的客商都遠道而來。周家口,一時成了全國最大的“南牛北馬”交易市場。

如此喧嚷的市井、如此洶涌的銀錢流動,秩序靠誰維持?

——散鞭。

散鞭,也叫鞭把兒、行戶、牲口牙子,如今稱交易員。他們受雇于各家牲口行,專在買賣雙方之間游走說合。

明清時,周家口因沙潁河航運而興,憑借水陸碼頭交通優勢,商賈云集,躋身中州四大名鎮。四方客商,人生地不熟,行情摸不透,便趕著牲口投奔牙行。之后,買賣順不順,全看牙子一張嘴。何況,農耕時代,一頭牲口半份家業,買方求保障,賣方圖厚利,離了散鞭,寸步難行。

故而,散鞭,實是牲口市的魂。

做個好散鞭,極難,既要懂牲口、愛牲畜、能駕馭,又得機靈、活絡、通人情、深諳世道人心。

徐世恒,便是其中的翹楚。

他四十來歲,白凈子,身量高大,黑綢褂子罩牙白短衫,深褐燈籠褲,鞋襪齊整,通體利落。他日常帶三五個伙計穿行市井,以此為業,亦以此為樂。

老徐出眾,憑的是一手神鞭。

周家口牲口市,興起于清末曾國藩駐周剿捻之時。清軍馬隊折損甚巨,北上蒙古購馬3000匹,蒙人南下販馬,沙潁河畔漸成牲畜交易集散地。蒙古馬性烈,慣在草原馳騁,不耐束縛,善踢人;騾子力沉性倔,好咬人;犟牛,動不動就以角頂人。這些牲畜,若不馴服,耕田拉車皆不可用。

徐世恒,偏喜歡這些“硬茬兒”——再烈的牲口,到他手里,過不了三鞭。

那一日,江蘇徐州的客商看中了幾匹蒙古馬,其中一匹大青馬,白頂門,高大英俊,顧盼生輝,似是頭馬。價錢講定,銀貨兩訖,客商伸手欲牽馬,那馬卻陡然揚蹄長嘶,如閃電撲來!客商嚇得面如土色,連連擺手:“退……退貨!”

徐世恒含笑勸住:“莫慌,等我馴來。”

他從行里請出長鞭。

鞭桿三股老山竹擰成,鞭繩黑褐色生牛皮編就,漸長漸細,宛如一條烏梢蛇。鞭梢是老黃狗皮條,打不斷。

清開場子,烈馬拴定柏木樁。徐世恒猛然右臂一揚,鞭影如風,“啪”一聲脆響,鞭梢穩準狠扎進馬耳根。如蜻蜓點水,似銀針入穴,立時滲血,同時,一綹馬毛飛起。那馬渾身劇顫,甩鬃低鳴。稍頓,第二鞭突然甩下,直劈頂門,如金蛇狂舞,著鞭處腫起血痕,一道馬毛直上直下,如被利剪剪光。大青馬如遭雷擊,縱躍嘶鳴,繼而撲通跪地,眼神溫順,望向徐世恒似在求饒……

這便是老散鞭皆知的馴馬訣:打耳根,一激靈;打頂門,一立愣!關鍵在準頭與力道。

少頃,徐世恒將馬鞭輕搭馬脖,大青馬緩緩起身,溫順地跟定新主。

四下一片喝彩,聲若滾雷。

同行熊小軍輕咳一聲,淡笑道:“這算啥!老徐能隔窗取錢——窗下摞半尺銅錢,他一鞭撈出一枚,鞭鞭不落空,錢摞子卻不倒!”

……

舊時周家口,各行各業,交易皆用暗語,不相通傳,是為守密。牲口行里,或袖中摸指議價,或高聲暗語喊碼,外人如聽天書。從一到十,牲口行的暗語分別是“一流、二譚、三品、四羅、五拐、六撓、七勾、八別、九彎、十海”。成交時,散鞭高呼:“計賬,老牛一頭,賣價羅海!”外人茫然,實是四十塊大洋。

徐世恒嗓門洪亮,喊價有金石聲。他手面寬、處世義、結交廣,卻漸染煙癮,但自恃體健,不肯戒,也戒不脫。

后京漢鐵路通車,取道漯河,周家口商業漸衰。徐世恒年事漸高,又染大煙,便退出散鞭這行,專替人往漯河運送牲口——只接別人不敢碰的烈性子。怪的是,他雖已揮不動皮鞭、行動遲緩,但那些烈馬叫驢見了他依舊服帖。

多年后,有人悟出關竅:他用繩一頭拴住牲口睪丸,一頭系其尾。牲口若老實走路,則相安無事,一旦使性,尥蹶子,一蹬腿一抬尾,便牽動腎囊,痛徹心扉。

新中國成立后,牲口市收歸國有。老徐家是地主,雖無惡行,卻終日惶惶。一日,徐世恒緊閉門戶,用灶上鐵鍋炒熱大疙瘩粗鹽,至噼啪炸裂。他以濕布蒙眼,將臉貼向鹽鍋,任鹽崩面,痛楚難忍,慘叫不絕,仍不稍退。幾分鐘后,取鏡自照,已面目全非——白凈子一下子變成了大麻子。

毀容后,徐世恒化名于其忠,逃至沙潁河入淮處的安徽省潁上縣魯口鎮沫河口村,以尋親為名藏身。

那年寒冬,村中有孕婦踏冰汲水,墜入井中。他奮身躍下,將人托出,自立于寒水疾呼,雖最終得救,卻落下重癥傷寒,不久病逝,臨終前道:“我是商水縣周家口鎮南徐寨人,真名徐世恒。”

村民感其仁勇,以船載其遺體歸葬故里,使其長眠于沙潁河畔的沙丘林木之下,靜聽河水無聲東流……

為尊重逝者,文中人物及地方皆為化名。——作者注

編輯:田青葉    審核:韋偉    監制:王錦春
返回頂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文字縮放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