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通四海 共創未來”臨港經濟高質量發展活動中,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陸海新通道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彥慶深入地分析了如何建設周口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
王彥慶高度肯定周口港的戰略地位。他表示,周口港是面向廣袤中原腹地的內河大港,其地位舉足輕重。近年來,周口港成功打通中原地區直連沿海港口的便捷通道,其影響力覆蓋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等省份,成為中西部地區深度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節點和重要門戶。
在談及如何提升物流體系效能時,王彥慶著重強調了多式聯運對于推動物流行業提質、降本、增效的核心作用。他表示,周口主動作為,積極銜接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區域,融入“六省七港”合作框架,并努力對接中歐班列,大力發展“公鐵水”無縫銜接、“河海”直達聯運等多式聯運模式。隨著江淮運河這一關鍵水運通道的打通,周口直達長三角和淮河沿岸主要城市的運輸距離縮短30%至50%,這一變化極大降低了區域綜合運輸成本,提升了整體競爭力。
王彥慶認為,周口正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周口處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淮河流域生態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的接合部,同時位于中原經濟區的東南前沿,是連接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原經濟區等四大國家戰略板塊的重要節點。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為周口發展樞紐經濟和“通道經濟”提供了無可比擬的戰略條件。
關于周口培育樞紐經濟和通道經濟的總體思路,王彥慶提出以“港產城融合、內外貿聯動”為主線的系統性發展構想。他闡述的重點發展路徑包括:構建并完善以港口為核心、以多式聯運為支撐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大力建設高附加值的專業物流、供應鏈金融、貿易服務等現代服務體系;圍繞港口優勢,精準培育和發展現代化、臨港型的產業集群;持續優化港城生態體系,實現港口、產業、城市和諧共生和可持續發展。具體實施抓手涵蓋:培育具有引領作用的鏈主企業;構建通達內外的網絡化物流與供應鏈條;打通影響全局的關鍵節點。所有努力都旨在提升周口“通道+樞紐+網絡”三位一體的綜合能級,使其真正成為驅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記者 宋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