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賞菊。
□記者 高洪馳 文/圖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鄉村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振興。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扎實推進,各地不斷探索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效路徑。2022年以來,沈丘縣持續開展“三邊四化五美”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積極實施“一村一品”特色經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種植、養殖、農產品深加工等特色“農”字號產業,有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基層高效能治理奠定堅實基礎。
10月10日,8時40分,記者通過微信與沈丘縣劉莊店鎮鎮長田原簡單交流后,從沈丘縣委宣傳部出發,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劉莊店鎮政府。在鎮宣傳委員、副鎮長劉坤的引領下,記者深入牛王廟、后嚴、張莊寨等行政村開展實地采訪。一路走來,所見所聞令人印象深刻——劉莊店鎮通過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經濟、組織豐富多彩的民間賽事,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勁活力,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金菊成為“軟黃金”
車子轉入通往牛王廟村的一條小路后,立刻感到空氣中彌漫著菊花特有的清香。抬頭望去,不遠處一片花海映入眼簾,初綻的金黃色花朵在碧綠的葉片間輕輕搖曳,散發出陣陣芬芳,幾名村民正在菊花叢中談論著。
見有人前來,幾人從田間走出,劉坤認出領頭的正是牛王廟村黨支部書記孫春梅。原來,她正在給村民講解菊花種植技術。
“我今年才開始種菊花,這些技術都是從親戚那兒學來的。”孫春梅向記者介紹,她有一個親戚在安徽亳州藥材批發市場做藥材生意。今年麥收期間,親戚來訪時鼓勵她試著種植菊花。當時,孫春梅正為如何帶領群眾致富而發愁,于是就動心了。
“如果成功,就帶領群眾一起種;如果失敗,就再找別的路子。”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孫春梅在麥收后的20余畝土地上種上小香菊、金絲皇菊,還拍攝種植過程,分享到抖音平臺。
“回去和春梅一塊兒種菊花。”當時,在石家莊做生意的村民付玉珍從抖音上刷到孫春梅發布的視頻后,也萌生了種植菊花的念頭。付玉珍在孫春梅的幫助下,也在自家地里種上了菊花。
“今年,菊花長勢總體不錯,照常理現在已經進入盛花期,但因近期雨水偏多,花期有所推遲,估計第一茬采摘還得十來天。”孫春梅彎腰輕撫一朵菊花,臉上寫滿豐收的喜悅。
“菊花最怕水淹,得選地勢高的地塊種植。金絲皇菊生長期間要打兩次頭,成熟后分兩茬采摘。第一茬挑選品相好的,能賣上好價錢。第二茬為混級品,價格較低。”孫春梅介紹。
走到小香菊田中間,她接著說:“小香菊管理相對簡單,采摘也是一次完成。在氣候適宜的情況下,每畝可產菊花3000斤至4000斤。鮮菊花每公斤收購價在9元到10元,烘干后每公斤可達90元到120元。”
目前,劉莊店鎮的菊花種植面積已從最初的15畝擴大到200余畝,菊花已成為該鎮“一村一品”經濟發展的拳頭產品。
為確保特色農產品種得好、賣得出、效益高,牛王廟村“兩委”牽頭成立劉莊店鎮農產品銷售合作社,注冊“泥河人家”商標,引入先進烘干技術,把菊花、紅薯、芝麻葉等特色農產品加工成茶包和速食產品投放市場。劉莊店鎮政府積極整合資源,搭建“線上+線下”銷售平臺:線上充分利用電商渠道,讓農產品搭乘“數字快車”;線下與各地經銷商建立穩定合作,消除群眾后顧之憂。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該鎮持續探索農產品深加工之路,通過與外地食品企業合作,推動產品向精細化、系列化發展,實現普通農產品價值倍增。
百年梨園展新姿
11時許,記者來到后嚴村的百年梨園,只見幾十棵老梨樹蒼勁挺立,枝干上布滿青苔,稀疏的枝葉在秋風中搖曳——這些老梨樹,承載著后嚴村村民濃濃的鄉愁記憶。
梨樹下,兩位村民正興致勃勃地交談。記者上前詢問得知,一位是70多歲的村民嚴圖峰,另一位是44歲的村民楊春艷。
“今年,這些樹結的梨特別大,一般都在半斤左右,大的七八兩,還特別甜。”楊春艷說。
“這些梨樹有些年頭了吧?”
“聽老輩人說,這些梨樹是明朝時俺村嚴姓大戶人家種的,有一二百年了!”嚴圖峰介紹。
隨后,楊春艷帶記者來到梨園中一棵掛有古樹名木標識牌的梨樹下。標識牌是縣林業部門懸掛的,上面顯示樹齡約200年。楊春艷說:“別看這些梨樹樹齡大,產果率卻很高,每棵樹年產量都在100公斤左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梨園曾歸村集體所有。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梨園被分包到戶。每到收獲季,村民就外出賣梨,賣梨收入成為各家重要的經濟來源。后來,隨著外出務工潮興起,后嚴村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打工,一度繁盛的梨園逐漸荒廢,不少農戶砍伐古梨樹改種莊稼或建房。為了紀念祖輩,嚴家后人將分給他們的那片梨園保留下來。此后的土地調整中,梨園重新歸村集體所有,并保留至今。
2022年以來,沈丘縣持續開展“三邊四化五美”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并在全縣實施“千村萬樹”工程和“一村一品”經濟發展戰略。劉莊店鎮黨委、鎮政府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按照“一村一品”要求,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堅持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的原則,對廢棄地、撂荒地、邊角地、路邊、水邊和房前屋后等進行綠化、美化。張莊寨、后嚴等行政村依托自身優勢,種植桃樹、梨樹等,并在林下養殖雞鴨等,發展林下經濟,打造果樹品牌。在此過程中,后嚴村對百年梨園進行精心管理,并在空閑地、房前屋后種植優質梨樹400多棵,不僅使百年梨園煥發新活力,還留住了鄉愁。
民間文化顯活力
“我們這里經常舉辦‘村BA’、民間才藝展演等活動,大家的參與熱情非常高。”在劉莊店鎮政府院內的籃球場上,劉坤向記者介紹,近年來,該鎮特色經濟蓬勃發展,有效帶動當地民間文化事業的繁榮,“村BA”、民間書畫大賽、舞蹈大賽等深受歡迎的文體活動已實現常態化開展。
“今年,我們鎮群眾自發組織的2025年第二屆夏季籃球聯賽暨劉西‘村BA’可精彩了。”談起今年的“村BA”,劉坤至今印象深刻,“比賽從8月3日晚上開始,持續了十來天,參賽隊員和觀眾情緒高漲。每天晚上,籃球場上人頭攢動,歡聲不斷。”
劉坤進一步介紹,比賽于當天19時許拉開帷幕,8支參賽隊伍精神抖擻、斗志昂揚,民間文藝團體帶來的舞蹈、武術等節目精彩紛呈。首場比賽,東道主劉西隊對陣李樓隊,雙方球員在場上攻防轉換流暢,比分交替上升,引得觀眾陣陣喝彩。第二場,由劉北隊迎戰崔大橋隊,球員們奮力拼搶,展現出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賽事間歇期間,現場還設置了投籃互動游戲,讓群眾在觀賽之余充分體驗籃球樂趣;現場同步舉辦了特色農產品展銷等活動,有效助力本地農產品推廣和銷售。
“牛王廟村正在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書畫展,我們一起去現場看看吧!”時近中午,我們來到牛王廟村,深切感受當地濃厚的文化氛圍。
劉莊店鎮黨委書記歐中鋒表示,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鎮黨委將堅持黨建引領,在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的前提下,不斷探索特色農產品發展新路子,讓傳統農業煥發新活力。同時,通過舉辦“村BA”、書畫大賽、舞蹈大賽等民間賽事,展現新時代鄉村的蓬勃朝氣,引領社會新風,助力全鎮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