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志剛 王松濤 文/圖
教育事關千家萬戶,打造“家門口的好學?!?,讓孩子“有學上”“上好學”,是群眾的期盼,更是黨和政府努力的方向。
2022年以來,川匯區創新推行“城區名校+新建學校、城區名校+薄弱學校、城區名校+農村學?!钡募瘓F化辦學模式,充分發揮優質學校的示范帶動作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縮小城鄉、校際差距,滿足群眾“上好學”的需求。
截至目前,川匯區已組建18個教育集團,涵蓋65所中小學校(幼兒園),并在全市率先推行學前教育集團化辦學,義務教育階段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73%,基本形成貫穿“幼小初”各學段的集團化辦學格局。閆莊小學教育集團、六一路小學教育集團、建設路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獲評省級優質教育集團,潁河路學校教育集團獲評市級優質教育集團,數以萬計的學生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走教”教師:從“學校人”到“集團人”
“說實在的,接到要去成員校任教的通知后,我心里確實有些忐忑?!绷宦沸W教育集團總校區的語文教師曾喜榮坦言,“既擔心適應不了新的教學環境,也怕影響自己的專業發展?!比欢诹宦沸W教育集團銀珠路校區任教一年后,她的看法徹底改變了。
“這段經歷讓我接觸到了不同的學情,教學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粗y珠路校區迅速發展起來,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痹矘s的話語中充滿自豪。
這樣的轉變,正是川匯區推進集團化辦學希望達到的效果。六一路小學始建于1965年,歷史悠久,實力雄厚,一直是周口中心城區的名校。2022年,六一路小學教育集團成立,下設總校區、北校區(銀珠路校區)、南校區(原六中)。總校區每年派遣不少于10名骨干教師到成員校任教,不僅送去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更打破了教師發展的“天花板”。
第六幼兒園教育集團黨支部書記、園長姜艷麗對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有著深刻理解:“我們建立‘師資庫’,實行雙向輪崗交流,目前參與交流的幼兒教師達30余人次?!?/p>
姜艷麗說,第六幼兒園教育集團還創新推出“共享教師”模式,讓具有專長的幼兒教師在多個園區授課,盡可能發揮其專業價值。
最明顯的變化發生在農村學校。閆莊小學教育集團后王營校區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小學,長期缺乏體音美老師。體育教師宋維維的到來,徹底解決了甲骨文廣播體操的教學難題。“我們要讓農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樣的教育?!遍Z莊小學教育集團負責人李耀華說,體音美老師“走教”不僅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也確保了農村學校能夠開齊開足課程。
“集團化辦學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川匯區教體局局長理效明說,川匯區教體局充分發揮名校的輻射引領作用,通過教學理念、管理經驗、師資力量、教研成果共享,促進各校共同發展,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和而不同:從“標準譜”到“個性曲”
在第六幼兒園教育集團,“養正于苗,順性而育”的辦園理念在細節中處處體現。姜艷麗細致地闡釋了這一理念的內涵:“‘養正于苗’源自《易經》‘蒙以養正,圣功也’,意指在兒童啟蒙時期培養端正品性;‘順性而育’則源于中國古代教育思想‘順天致性’,強調遵循兒童天性?!?/p>
在這一理念引領下,各分園辦園特色鮮明:大慶路第一幼兒園園區推行“五育融合”課程,讓孩子們在“小農夫種植”中體驗勞動樂趣、在“周口文化探秘”中了解家鄉文化;九幼園區以《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為引領,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總園區則構建“悅四季 共成長”生活化課程體系,創造有利于幼兒自主探究的環境……“這種‘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模式,既保證了教學質量,又彰顯了辦園特色?!苯G麗說。
特色發展的成效在四中教育集團同樣顯著。該集團建立“共性+個性”課程體系,統一研發《經典閱讀讀本》等校本課程,開展籃球、英語交際、趣味數學和陽光心理四大社團活動。各成員校還在此基礎上,開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拓展性課程。
令人振奮的是,四中教育集團銀珠路校區作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今年的河南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省長杯”比賽中獲得季軍,創下了我市青少年校園足球在該項賽事中的最好成績。“如今,銀珠路校區的女足已成為一張亮麗名片,激勵著更多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彼闹薪逃瘓F負責人尹宏彥說。
“以前總想著把孩子送進名校,現在發現家門口的學校一點兒也不差!”學生家長李偉說,他的孩子就在某教育集團成員校就讀,“最讓我驚喜的是,學校不僅教學質量過硬,社團活動也豐富多彩。孩子現在學習興趣濃厚,成績穩定。”
機制創新:從“共同體”到“共生體”
改革離不開制度保障和創新舉措。川匯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區里不僅拿出專項資金獎勵先進教育集團,還成立由局長任組長的考核領導小組,按照考核評價細則對各教育集團進行年度綜合考評。
“我們制訂了《周口市閆莊小學教育集團化辦學獎勵方案》,每學期對在推進集團化辦學中表現突出的管理團隊和優秀教師給予表彰獎勵,極大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李耀華說。
四中教育集團則通過成立集團校委會,統一管理各成員校。“我們制定了《周口四中教育集團章程》,統一制度考核體系和管理機制。”尹宏彥介紹,共同的校園文化,有效增強了各成員校教師對教育集團的認同感和歸宿感,讓教師切實感受到自己是“卓越四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創新舉措激發辦學活力。姜艷麗告訴記者:“近年來,第六幼兒園教育集團各園區保教質量更加均衡,薄弱園區保教水平大幅提升,涌現出一批市級、區級骨干幼兒教師,贏得幼兒家長的廣泛認可。更重要的是,依托聯合教研平臺,集團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已有多項省級、市級、區級課題順利結題,1項科研成果獲得省級二等獎。”
在師資培養方面,川匯區推出“名師夜?!逼放祈椖?,每周二聘請知名專家開展“菜單式”培訓,目前已舉辦102期,成效顯著。針對新建學校,實行校長公開競聘和教師公開招聘,并在教體系統實施名師培育工程,進一步提高全體教師的育人水平。
優質均衡: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漫步在川匯區各中小學校園里,集團化辦學帶來的活力撲面而來。四中教育集團的教學質量連年提升,發展有目共睹,2025年中考成績喜人,各成員校均超額完成既定目標任務。
“我們校區是一所新學校,第一年招生時只有1個班20多名學生。”四中教育集團銀珠路校區一位教師回憶道。如今,該校區已發展至14個教學班700多名在校生,發展速度令人驚嘆。
文化小學原是一所薄弱學校,納入閆莊小學教育集團后,在總校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軟硬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2025年,文化小學校區在校生有500多人,遠超集團成立前的200多人,校園里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艾F在,學生家長對文化小學校區的滿意度持續提升,不少外流的學生也開始‘回流’。”李耀華說。
這樣的蛻變故事在川匯區不斷上演。通過實施集團化辦學,該區新建學校、薄弱學校、農村學校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的“幫帶領跑”,六一路小學、閆莊小學、實驗小學等學校的大班額問題也得到有效化解。如今,川匯區的孩子們不再擠破頭爭搶名校的入學名額,因為“家門口的好學?!痹絹碓蕉?。
“實踐證明,集團化辦學是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有效路徑?!崩硇鞅硎?,川匯區教體局將繼續深化集團化辦學,加強與省內外名校對接合作,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學有優教”的需求,全力打造周口中心城區教育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