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彥章 徐啟峰
車至沈丘周營,便想順道沽些“錢家米酒”。
前不久農民豐收節上,周營特產“錢家米酒”赴淮陽參展,其酒白如玉液、涼潤甘爽,令人飲之難忘。釀造者錢海東介紹,待到秋深天涼,正是釀酒好時節,那時整個村莊都浸潤在一片醇香里,酒質也最為上乘。
聽說我們到訪,周營鎮黨委書記程健熱情推介:周營鎮所轄的20個村,特產豐富,不止馬營村的“錢家米酒”,還有趙寨村的蜈蚣養殖、歐營村的棕編手藝……不妨多走走、多看看。
趙寨村緊鄰高速口,記者一行便先探訪蜈蚣養殖場。想那蜈蚣,相貌懾人,號稱“五毒之首”,竟也有人以養此物為業,實屬少見。
場主趙振偉,今年37歲,已養了13年蜈蚣。他把家里最好的屋子,改成了蜈蚣展廳。剛收過一季蜈蚣,一部分穿在竹篾上作藥材賣,最便宜的5元一條;另一部分制成龍魚飼料,銷路也很好。“蜈蚣能活五六年,越老越值錢。”趙振偉隨手抓起一條半尺長的蜈蚣,引得我們一陣驚呼,“只要防住頭部兩片大顎,它就傷不到人。這條養了五年的‘蜈蚣王’,長約18厘米,作藥材能賣20多元,要是當寵物賣,200元也不止。”
臨近霜降,蜈蚣即將冬眠,進食漸少,但趙振偉并沒閑著——他還養著數量更多的大麥蟲。大麥蟲是蜈蚣的飼料,繁殖能力強,除供蜈蚣食用外,一年還能外銷上萬斤,市場供不應求。靠蜈蚣與大麥蟲兩種“蟲業”,趙振偉年產值做到400多萬元,在這個小眾領域做到了全省最大。2016年,他參加周口市創業大賽,榮獲一等獎。
如今,趙振偉正引進昆蟲深加工生產線,申請商標,把蟲子制成魚食、寵物罐頭,拉長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在他的帶動下,已有數十戶家庭養起蜈蚣,效益都不錯。
而在歐營村,村民歐玉柱也常年與“蟲子”打交道,只不過他是編織棕葉昆蟲。我們見到他時,他正在村室直播,柔軟的棕葉在他的指間仿佛活了過來,不過五六分鐘,一只蝴蝶已然編成,翅翼舒展,翩然欲飛。歐家棕編傳承200余年,昔日被視為“小道”,如今成為市級非遺,重煥生機。在不久前第十二屆中原文博會上,代表周口參賽的歐玉柱從全國1300多家參展單位中脫穎而出,斬獲“最受歡迎產品獎”,實屬不易。
“幾十年前趕界首集、周口集,都會提前編幾個小玩意兒,賣不了幾個錢。現在這些棕編在網上很受歡迎,訂單不斷。”憑著一雙巧手,歐玉柱過上不錯的生活,還帶出十幾個徒弟,讓歐家棕編后繼有人。
近午時分,馬營村錢海東家中米酒飄香。這里釀的是“浮子酒”,以糯米等為原料,經蒸煮、加曲、發酵而成,已有數百年歷史。這酒還有一個名字——濁酒。馬營錢家世代出酒匠,所釀米酒聞名鄉里。傳到錢海東這一代,原料拓展至小麥、大米、小米、紅薯干等,口味更豐富,也更受歡迎。
錢海東打開冷庫,取出一壺米酒請眾人品嘗,入口甘甜爽洌。他介紹,這酒度數低、純糧釀造、清甜自然,唯因保質期短、不易儲存,一直難出鄉村、聲名不揚。近年來,隨著冷庫投入使用,冷鏈逐步完善,米酒得以全年生產,銷路也逐漸拓寬。“早上剛發了幾箱到周口,有人就認這一口,別的酒不喝。”錢海東正計劃擴大生產規模,讓自家米酒走得更遠。
一個上午連訪三個特色產業,我們已覺目不暇接,還有特色種植項目,以及千層豆腐、小磨香油、綠豆丸子等特產未及了解。周營鎮正依托沙潁河16公里岸線,大力發展臨港經濟,沙潁河航道“四升三”工程、周口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基地等項目正如火如荼推進。要把周營特色看全,別說一上午,就是三五天也未必夠。
留點念想,也好。我們期待著,與周營再次相見!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