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船停靠在港池。
益海嘉里(周口)現代食品產業園一角。
碼頭集裝箱裝卸現場。
□記者 宋風 文/圖
沙潁河畔,千帆競發;臨港經濟,生機盎然。深秋時節,周口臨港開發區碼頭岸橋高聳,貨船往來穿梭;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產業園內,生產線高速運轉,一幅“以港興城、以產促港”的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進入四季度,臨港開發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重點工作推進會“16232”工作部署,以決戰決勝的姿態向全年目標任務發起全力沖刺,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做大做強臨港貿易 構筑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10月23日,市區天氣晴好,沙潁河面船來船往。一支向上游行駛的拖船隊緩緩經過八一大道橋,汽笛聲響徹兩岸——這艘拖船引領著9艘2000噸級貨船,組成了一支載貨量超萬噸的“水上鋼鐵駝隊”,為我市臨港物流貿易提供堅實保障。
港口是基礎,貿易是引擎。臨港開發區把做大做強臨港貿易作為重要任務,加快推動大宗商品交易規模擴大、效益提升。
物流通道八方延伸,貿易流量持續攀升。 圍繞“中轉、進口、出口”三大板塊,臨港開發區深化與陜西、山西、內蒙古等省(區)協作,煤炭、糧食、純堿、建材等中轉業務量持續增長,力爭實現運輸煤炭200萬噸、糧食60萬噸、純堿50萬噸、建材30萬噸的目標。進口端,積極構建穩定高效的外貿通道,從巴西、美國、加拿大進口糧食30萬噸,從巴西進口鐵礦砂20萬噸,從泰國、柬埔寨進口優質農產品5000標箱,既豐富了國內市場供給,又提升了港口的國際化水平。出口端,外向型物流通道不斷拓寬,向日本出口煤炭10萬噸,向越南出口建材、農資5000標箱,周口制造、周口集散的產品正通過黃金水道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配套設施加速完善,承載能級不斷提升。 貿易的繁榮離不開完善的硬件支撐。臨港開發區正全力推進保稅物流中心(B型)和港口海關查驗功能區的申建工作,這將極大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水平。一批關鍵配套項目正緊鑼密鼓推進:臨港綜合貿易服務中心、集疏運鐵路專用線等項目加快建設;中央煤炭儲備基地項目力爭年底開工;新能源綜合服務站、公共倉儲物流園等項目完成土地組卷報批;相關部門積極與水務投資公司對接,協調解決倉儲物流園、集裝箱堆場等項目用地問題。這些設施的不斷完善,如同為臨港貿易這艘巨輪修筑了更堅固的碼頭和更順暢的航道。
全力抓好項目建設 夯實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項目是發展的基石。臨港開發區堅持“清單化、節點化、責任化”工作機制,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形成“謀劃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的滾動發展格局。
港航基建強基固本,樞紐功能日益凸顯。小集作業區一期3個泊位預計年底投用,碼頭平臺、堆場建設及設備安裝調試已進入收尾階段;集疏運鐵路專用線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將有效打通公鐵水聯運“最后一公里”;沙潁河航運信息中心基本完工,“智慧航運大腦”即將投入使用;保稅物流中心(B型)項目主體結構已完工,開放平臺功能日趨完善;臨港綜合倉儲貿易服務中心的部分倉庫和堆場已完工。這些項目的陸續建成,將極大提升周口港的吞吐能力、集疏運效率和綜合服務能級。
產業項目聚鏈成群,發展動能加速集聚。 圍繞臨港偏好型產業,臨港開發區推動16個重點產業項目加快建設。臨港物流領域,中儲糧、中農云倉儲等項目陸續完工,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港一期即將投用,京東物流即將入駐,跨境電商產業園已吸引多家企業落戶,月配送訂單量可觀。食品加工領域,益海嘉里食品產業園二期穩步推進,上和食品調味料項目基礎已打好。生物化工領域,鑫豐生物、海盛生物已進入試生產階段,生物經濟共享產業園正加緊謀劃。裝備制造領域,全釩液流電池、潤港電子信息、周口中興臨港智能制造、交通新材料產業園等項目開工在即。這些項目的扎實推進,正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
投產達效成果顯現,智改賦能轉型升級。一批項目的建成投產為臨港開發區注入強勁動力。鑫豐生物、海盛生物、國鵠航空無人機等項目計劃于年底試生產;中農云倉儲、中儲糧項目即將投用。臨港開發區大力推動智能化改造,益海嘉里小麥設備升級、五得利車間智能改造等9個智改項目預計11月底全部完工,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
聚焦精準招商引資
匯聚跨越發展新動能
招商引資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臨港開發區聚焦五大方向,繪制招商圖譜,瞄準目標企業,力爭招引一批引領性強、帶動性大的優質項目。
臨港物流產業聚焦港口運營、智慧倉儲、多式聯運、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積極對接廣州港、南京港、中遠海、京東物流、菜鳥網絡、中國物流集團等頭部企業,目前正在洽談周口港與韓國群山港國際航運航線合作、浙商中拓豫東地區大宗商品供應鏈樞紐等8個項目。
生物經濟產業依托產業平臺和原料優勢,聚焦生物技術研發、醫藥生產等領域,瞄準中國生物發酵協會、江南大學、修正藥業、梅花生物等機構和企業,正在洽談深圳泰嘉醫療電子、山西玉豐阿洛酮糖氨基酸等7個項目。
大型裝備制造產業依托原材料和水運條件,發展電力儲能、礦山裝備、重型機械等產業,對接中國一拖、洛陽軸承、寶雞機床等企業,正在洽談農機裝備產業園、中船綠色船舶中原基地等6個項目。
新能源產業積極對接中國船舶集團、大連融科、寧德時代等企業,正在洽談綠色燃料生產項目、獨立儲能項目。
生產性服務業圍繞港口配套,發展港航金融、檢驗檢測、跨境電商等領域,對接中檢集團、漢威科技、京東集團等企業,謀劃電子加速器輻照平臺、智慧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平臺等項目。這一系列精準務實的招商舉措,為臨港開發區的高質量發展開拓了廣闊前景。
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筑牢行穩致遠“壓艙石”
在全力沖刺經濟發展目標的同時,臨港開發區始終堅守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為高質量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污染防治持續攻堅。抓實全時全域污染防治,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推動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堅定守護碧水藍天凈土。
安全生產警鐘長鳴。 壓實責任、動真碰硬,高質量完成企業“體檢式”診斷,實現安全風險精準化、動態化、差異化管理,確保風險全程納管、隱患動態清零,堅決防范各類事故發生。
社會治理和諧有序。 積極主動化解矛盾糾紛,確保社會大局穩定,讓人民群眾在共享發展成果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潮涌沙潁,勢起港城。臨港開發區正以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為牽引,以決戰決勝全年任務為目標,劈波斬浪,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