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志剛
今年12月4日是第九個國家憲法日,也是我國現行憲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掀起學習宣傳憲法的熱潮,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川匯區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組織開展憲法宣誓、收聽收看2022年度法治人物特別節目和舉辦有獎競答等活動,在全區營造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該區把深入推進全民守法普法作為服務法治川匯、平安川匯的重要基礎性工程,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發展、改革、穩定的各方面、全過程,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2020年,川匯區被評為全市“七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2019年、2020年,川匯區連續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優秀縣區;2021年,川匯區被命名為全省法治創建先進區;陳州回族街道辦事處被命名為全省法治創建先進鄉鎮,邵寨行政村和車站社區被命名為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突出普法重點 增強公民法治意識
川匯區扎實推進重點對象普法用法,用“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推進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川匯區建立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制度,制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政府常務會議、部門辦公會議學法計劃,注重結合討論研究的重大問題,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做到計劃、內容、時間、人員、效果“五落實”。加強法治培訓,把法治教育作為國家工作人員任職培訓、晉升培訓的必訓內容,有針對性地對各級干部進行普法考試。
抓住青少年這個重點群體。組織司法行政干警、法治副校長、普法講師團和普法志愿者成員,深入全區各中小學,開展未成年人保護、預防校園欺凌、道路安全、夏季防溺水等系列宣講活動,實現教學計劃、法律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的目標,注重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青少年法治教育網絡建設,有效提升青少年普法教育效果。
抓住農村普法這個難點。積極推進農村普法教育,結合“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對400余名新任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暨“法律明白人”全面進行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影響和帶動群眾學法用法。建立村民法治學校,設立法治教育宣傳欄,定期更新內容,向村民宣傳法律知識。結合鄉村振興工作,開展法治宣傳活動,切實解決一批實際問題,提高農村干群的法律素養。
落實普法責任 構建齊抓共管格局
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是新時代全民普法的重要制度創新。
為更好滿足群眾法治需求,川匯區每年都出臺《“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方案》《進一步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的意見》,明確全區各級各部門和各單位普法責任清單,切實提高普法宣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
全區各級各部門和各單位從工作特點、工作重點和執法司法工作實際出發,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開展精準普法。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以案說法、以案普法、以案學法已成常態;以“憲法晨讀”“金秋第一堂法治課”等活動為抓手,定期開展系列法治宣講活動;深入開展“12·4”國家憲法日、“憲法宣傳周”、掃黑除惡、“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環境保護、“法潤千企”等主題宣傳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法律送到千家萬戶。
全區普法工作由主管部門的“獨角戲”變成各部門的“大合唱”,初步形成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政協支持、各部門各單位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大普法”工作格局。
延伸普法觸角 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按照共建共治共享要求,川匯區積極推進法治陣地建設,進一步延伸普法觸角,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近年來,川匯區對區法治文化廣場進行升級改造,新建民法典主題游園、禁毒廣場、消防安全游園等特色法治文化陣地,為廣大群眾提供一批學法的“新課堂”。
全區建立區、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98個,88個村(社區)全部落實“一村(社區)一警一法律顧問一人民調解員”制度,為廣大群眾提供一站式、綜合性的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截至目前,接受法律咨詢8490人次,解決群眾法律難題2800個,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385件。
該區還通過建立“普法三支隊伍”,加大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力度。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專職隊伍,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配備2名普法依法治理專職工作人員,各街道和區直單位至少配備1名普法依法治理專職工作人員。建立律師普法宣講隊伍,全區有70余名律師加入普法志愿者隊伍,深入街道、村(社區),開展法治講座,弘揚法治精神。建立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演出隊伍,深入挖掘文藝工作者、攝影書畫愛好者、演出團體、鄉土藝人等藝術人才力量,引導他們開展法治文藝創作。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出專章論述、專門部署,提出一系列新論斷、新舉措、新要求,為推動新時代法治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川匯區委書記劉德君表示,他們將總結經驗,開展新一輪普法宣傳教育工作,讓法治信仰日益深入人心,法治氛圍日益濃厚,法治社會的基礎日益穩固,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川匯、平安川匯。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