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
□記者 高洪馳
近日,記者在沈丘縣卞路口鄉青田聯華超市看到,寬敞明亮的超市內商品琳瑯滿目,不少群眾在挑選要購買的東西。75歲的盧振松來到蔬菜區,挑了幾根新鮮黃瓜和一小把新鮮菠菜裝進購物袋,然后到收銀臺掃碼交款。他說:“在這里就能買到所需要的東西,不用再到處跑了。”
近兩年來,沈丘縣為進一步打通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渠道,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大力支持現代商貿體系建設,在城區打造“商貿中心+電商園”綜合體,通過招引知名連鎖超市、品牌專賣店、餐飲巨頭等,滿足消費者一站式購物需求。同時,整合多種業態,引入電商企業和服務管理機構,融合線上線下商貿模式,打造集展示、銷售、電商運營于一體的商貿平臺,提升縣城商貿綜合體的檔次和吸引力。
該縣持續加大鄉鎮特色商業街區建設力度,全面梳理現有商業資源,并按照“一鄉鎮一中心”的規劃集中布局各類商業業態,結合縣域文化特色和產業優勢,打造了白集鎮美食商業街、付井鎮商業街等19個特色商業街和商貿綜合體,實現了商品銷售、生活服務、物流配送、直播帶貨等多種功能的融合。截至目前,全縣鄉鎮已建成特色商業街區總長度2000余米,涵蓋餐飲、購物、文化娛樂等多種業態。
該縣進一步優化升級“兩堂三中心”公共功能,利用現有房屋資源,縣鄉村三級黨組織結對共建村級直播基地17處,鼓勵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爭做電商直播帶頭人,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注資合作社+網絡銷售”“支部運營便利店+農特產品直播銷售”新模式,搭建公共直播間78個、“三村”直播間47個,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近2000萬元。
沈丘縣常務副縣長李廣肅說:“在完善商貿物流體系的同時,我們按照‘運營在農村、農民當村播、直播帶村貨’農村電商發展模式,深入實施數字鄉村行動,促進電商與農村產業深度融合、快速發展。”
該縣搶抓“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契機,以返鄉大學生、返鄉創業青年、車間一線工人等群體為培訓重點,邀請專家教授常態化開展電商培訓活動,大力推進電商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培育農村電商帶頭人17人,培訓電商人員5000余人次,其中2000余人取得“電子商務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400余人取得“互聯網營銷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開設京東、淘寶、抖音、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店鋪300余家。
該縣還積極舉辦電商運營企業“結對”雙選活動,按照各企業用人需求,清單式推送電商人才信息,幫助電商人才實現精準就業,依托電商渠道促進產銷對接。2024年9月以來,又將12個農特產品新納入網銷產品索引清單,電商人才信息庫新增多名帶貨達人,向11個主播清單化推送21家企業、200余種產品,開展電商直播業務,其中農特產品占比50%以上。
“在商貿體系建設中,我們依托縣電商產業‘兩園一基地’實體化運作優勢,持續完善農村電商生態體系,實施‘數商興農’工程、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按照‘農業產品、數字超市、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生態文旅’5個類別,落實‘一類一措施’,精準培育電商村90個,實現‘有產業處即有電商村’的目標?!痹摽h商務局副局長程艷領說。
各鄉鎮(街道)根據屬地直播群體與農產品基地供需情況,開展送“網”上門、送“貨”到站等電商銷售精準對接幫扶行動,解決貨源及銷路問題。對全縣22個鄉鎮(街道)進行全面摸排,梳理出養殖業、種植業的特色產品85種,以及顧家饃、五香牛羊肉、槐山藥、槐花蜜等200余種網絡銷售農特產品,培育“古李寨”“黑土地”“支前糧”等8個“沈”字系村播區域公共品牌。同時,對梳理出的特色產品建立統計臺賬和高校、企業、大型商超“三對接”索引清單,將清單推送至農村網紅、抖音達人、新農人等群體,并在各直播基地繪制縣域農產品分布示意圖,方便直播選品。
擦亮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提升電商銷售量。2024年以來,以“匯聚品牌力量,共建出彩鄉村”為主題,舉辦“一品牌三對接”、電商助農等活動,精準匹配供需資源,與河南省電商協會、7家職業技術學院電商專業建立供應鏈體系,進一步提升電商帶動農特產品銷售能力,促成57家企業商戶意向簽約電商銷售產品1700余萬元。創新開展田間地頭實景直播活動,以17處村級直播基地為試點,選取田園風光、生產車間、貨品倉庫等場景,由本地村民擔任主播,進行產品展示、制作過程演示、鄉村生活分享等,增加直播趣味性和吸引力。
沈丘縣完善的商貿體系建設,為城鄉居民提供了更豐富的商品選擇和購物體驗,滿足了多層次消費需求,推動鄉鎮消費從傳統低層次、單一化向高層次、多元化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