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晴
夏至時節,路旁草木茂盛、花香四溢。位于川匯區新街西側的周口皮件廠內,門窗又穿新綠,灰墻上樹影婆娑,改造后的廠房如園內草木一樣生機勃勃,傲然挺立在園內,享受著“重獲新生”的美好。
作為城市產業發展的重要物證和工業建筑設計的典范,周口皮件廠承載了老一輩工業人的故事和記憶。
該廠原手套車間主任王愛真向記者描繪了當年的盛景:“我們皮件廠當年的效益非常好,光是手套生產車間就有4個呢!”在她的講述中,記者仿佛看到了那個機器轟鳴、工人如潮的周口皮件廠……據王愛真介紹,當時周口皮件廠主要生產、出口勞保手套,產品曾遠銷歐洲七國。
“皮件廠改造前,我們從舊廠房里翻出了當年生產的一些手套。別看過去了這么多年,那些手套依然保存完好,沒褪色。”王愛真說。如今“故地重游”,她感慨萬千:“改造后的皮件廠既保留了工業風貌,又注入了現代活力,如果能設立一個展示周口皮革工業發展史的博物館,就更好了!”
隨著周家口南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項目的推進,這座老廠區迎來了蝶變新生。改造過程中,紅磚廠房、煙囪、水塔等核心工業遺存均通過結構加固與立面修繕得以完整保留,最大限度地維系了原有的工業肌理。漫步改造后的周口皮件廠,記者看到書店、餐飲、民謠酒館等休閑業態已經入駐,目前正在進行最后的裝修作業。
作為“周口工業記憶地標”,周口皮件廠內的水塔被列為市級不可移動文物,在改造中特別原真性修復。未來,這座建筑或將結合燈光藝術成為街區內的視覺焦點和重要的地標。廠區還重點突出了復合功能,在疏通廠區道路、周邊街巷的基礎上,通過新增鋼結構天橋、垂直樓梯、回廊平臺等方式,打造完整的環形動線,使各建筑功能可以進行有效串聯。增設公共大廳、衛生間等基礎設施,提升公共可達性和休憩便利性。
從危舊廠房到未來的“流量街區”,周口皮件廠的蛻變彰顯出新舊融合的城市更新哲學,“硬核工業”和“柔軟生活”將在不久后的將來迎來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