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永劍/文 梁照曾/圖
開封的啟封故園、商丘的歸德府城……一座城市,需要一個“會客廳”。
“城市會客廳”,是城市靈魂的凝練,是精神底蘊的濃縮,更是彰顯城市文化、提升市民文化獲得感的重要載體。
正如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所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最好的文化就在大街小巷之間”。
南寨,作為周口歷史的印記,如今打造歷史文化街區,將城市記憶、文化交流和精神對話融為一體,見證城市蓬勃發展,承載周口“城市會客廳”功能。
城市地標:周口門面
初秋時節,處暑剛過,燥熱漸退。沙潁河畔,樹影婆娑,市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下棋、唱曲,悠閑自在。與這份愜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周家口南寨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8月24日,在沙潁河南岸的川匯區創建歷史文化街區工作指揮部,工程協調部的同志指著《沙南老街區保護更新規劃和實施方案》效果圖對記者說,山貨街改造結束,新街和老街的改造正在推進中。一期的8大項目(西大坑、六大渡口、創意園、古建修繕、街巷市政、皮件廠、總工會、大十字街夜市)正在收尾。
改造,不是簡單的“花錢工程”,更是一種著眼于未來的“投資行為”。周家口南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是把沉睡的古建筑喚醒,讓“文化事業”成為“文旅產業”,撬動的是生態、產業、文旅多重收益。
從“老街道”到“新地標”,讓每一塊磚都會“講故事”。當文化煥發新生,“城市會客廳”便不僅是“公益標簽”,更是“富民賬本”。
記者從改造方案上看到,把工會大樓(原川匯區政府所在地)改造成集景觀酒店、城市展廳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南寨地標。工會大樓位于三寨(周家口歷史上有南寨、北寨和西寨)格局中心,處于沙南老街歷史文化街區北端,是重要的濱水景觀和歷史街區銜接地帶。
精雕細琢之間,周口正將南寨作為“城市會客廳”悉心打造。沿河已改造完成的6個渡口,已成為中心城區熱度很高的“周口門面”。沙潁河南岸周口最早的位于老街中山門的大渡口、西大坑西北邊的卸鹽的鹽渡口、三道溝街北口運糧的三道溝渡口、以雜貨山貨為主的山貨街小渡口和新街普濟門的磨盤山渡口,以及平王廟街的大寨門渡口,沿河景點串珠成鏈,成為市民打卡消遣地。
當家鄉元素進入點贊的朋友圈,沙潁河已不再是河,南寨亦不是簡單的復古建筑,而是“城市記憶+流量密碼”,是周口人南來北往的鄉愁歸宿。
文脈演變:一眼千年
走進一條街,讀懂一座城。南寨的每棟建筑,都是周口歷史文化的印章。漫步在老街的石板路上,一磚一瓦皆歷史,一步一景續文脈。
桅桿晚照、鬧市輪蹄、埠口渲渡、柳巷笙歌、普濟鐘聲……這些各具特色的“周口老八景”,與現在的大渡口遺址一樣,描繪著當年的水運商貿興盛的場景。如今沙潁河南岸的渡口景點,是歷史與當代的對話。
把南寨打造成周口“城市會客廳”,目標不是曇花一現的網紅古鎮,而是培育持久活力的“長紅”景區。流量如潮水,來得快去得也快。如果只想著怎么把人“引進來”,而不想著怎么把人“留下來”,那再大的流量也只是“一波流”。
“留量”靠什么?靠的不是多景點,而是豐富的“在地體驗”和“消費場景”。
周口歷史名城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經理任藝告訴記者,隨著周家口南寨歷史文化街區的修繕改造工作的穩步推進,在保留文化根脈的前提下,這里還原了周口許多歷史建筑、老宅院落及古街舊巷等原始風貌。老周口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底蘊得以逐步彰顯,街區的整體形象與民生環境也有了顯著提升,傳統歷史韻味與現代生活氣息在此交融,正在慢慢吸引越來越多市民與游客前來探訪、游玩。
溫情港灣:活力磁場
8月25日,在周口歷史名城管理有限公司辦公室,策劃總監馬科和記者聊起周家口南寨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藍圖。
在文化方面,深入挖掘沙南街區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精神屬性,緊扣水運、商貿兩大文化主題,打造三川歷史博物館(李家大院或李家當鋪)、濱河水運文化公園、國防教育基地(周家口抗戰指揮部舊址),以及特色歷史街巷(老街、新街、文化街),創造多元文化體驗場景與獨特產品體驗,激發消費活力。
在商業方面,打造新消費、新場景、新業態。順應消費新趨勢,迎合周口消費人群的多樣化需求,突出挖掘沙南街區商業屬性。
在旅游方面,以文塑旅,商業賦能,逐步培育沙南街區旅游屬性,通過商業老字號聚集,薈萃地方特色小吃、大十字街夜市、兩棵樹共享院等,打造特色消費場所,成為周口全域旅游的戰略新支點。
在社區方面,通過改善社區教育、環衛、醫療、商業、服務、文化休閑、綠化景觀等居住環境,努力提升街區居民幸福指數,打造面向當地人群的日常社區型消費場所,成為周口社區更新樣板。
夕陽西下,看南寨霞光籠罩,你會驚訝:我市正把南寨打造為沙潁河在周口最好的“注腳”。“更好的南寨”也在沙潁河靜流中,悄然生長。
“通過打造周口‘城市會客廳’,汲古潤今,與古為新,讓歷史文化之光照見未來,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而引領周口城市高質量發展。”周口市社會科學特聘研究員童建軍說。
南寨,周口“城市會客廳”,與周口同成長,讓周口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