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永劍 文/圖
秋雨初霽,10月22日的周口港小集作業區碼頭顯得格外敞亮。堆場6臺高高的場橋(龍門起重機)如塔聳立,一灣碧水映襯著碼頭上的4臺橘紅色岸橋(集裝箱起重機),大港氣勢令人仰視。
在碼頭的臨時辦公房門口,公告牌上開港倒計時的數字,令人欣喜,催人奮進。
碼頭岸橋“抓箱調試”
相當于360個國標泳池容積的港池已在10月3日完成注水,兩艘貨船停泊在港池內。據悉,該港池設計水深6米、進深80米左右、長度1200米,一期設計13個泊位。
在1號泊位,千噸級的貨船靜靜地停靠在碼頭,29個集裝箱已經在船內分兩層排列。每個集裝箱可以裝貨30噸,千噸級貨船滿載量正好是30個集裝箱,相當于半列火車的運載量。
剛組裝完成十來天的第三臺岸橋正在進行“抓箱調試”。“21日把高壓線路從堆場引到碼頭,我們施工隊連夜施工,22日早上六點又早早起來進行通電調試。現在進行低速‘抓箱作業’,就是檢驗在連續陰雨天氣情況下,我們安裝電氣附屬件的施工質量。”現場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在3號泊位,第四臺岸橋已經完成框架安裝,工人們正在梁體上打孔布線。一個大梁重達170噸,從港池的貨船上把大梁吊到碼頭前平臺,必須用大型履帶吊。來自黑龍江綏化的王云龍一看就是東北大漢,大高個,聲音洪亮:“大梁那么重,66米臂長的履帶吊,必須滴。”
王云龍是指揮履帶吊的“老把式”,有著近30年的經驗。老家東北那邊港口少,他經常奔波在江海港口進行大型設備的吊裝。“這是配重塊,一塊10噸重。吊裝大梁,履帶機后面的配重架上一邊就得配上十多塊。遇到更重的設備,配重架都得裝滿。”他指著堆在碼頭上的一二十個大鐵塊說,“周口港的自動化設備很先進,在內河港口里面都是領先的,就是在江海港口碼頭,這樣的自動化設備也不多見。”
第五臺岸橋22日晚抵達小集作業區,第六臺月底到周。又是履帶吊忙碌的十來天,王云龍一邊和工人們檢測施工區附近的附件設施,一邊和記者贊嘆著碼頭設備。旁邊站著一位商丘的小伙子,他說商丘永城那邊的港口也開始擴建了,要是能安裝周口港這樣的設備就好了。
堆場岸橋完成總裝
堆場上的6臺場橋已完成安裝,2臺開始通電調試。
“連續的陰雨天氣影響了堆場的施工。堆場這邊6個施工班組、18個抽水泵多日來不停地向堆場外排水。表層土已經吸水飽和,大型機械沒辦法進場。今天(22日)天晴,我們趕緊往土層作業面撒白石灰吸水。”負責堆場施工的技術人員武志芳對記者說,“為了保證在預期內完成工程進度,我們小雨不停干、大雨干不停。計劃12月底,完成堆場施工。”
作業區其他工地,碼頭后平臺橫梁安裝、空心板架設接近尾聲,指揮中心建設等正在加速推進。
開港進入倒計時
小集作業區依沙潁河而建,除了通航,河道還承擔著行洪的功能。針對沙潁河河道現狀,中交二航局周口港項目通過把建造傳統碼頭的下橫梁結構優化成為樁帽式結構,增大了過水面積,美觀實用。
小集作業區的岸橋與場橋是國內內河港口中首批安裝的全自動化港機設備。自動化岸橋采用全管結構體系,圓管與單梁設計大幅減輕了設備自重、降低了風阻,不僅抗風性能更強,還能完美適配沙潁河3.5米的水位落差與橋梁限高,實現100%航道通達。
周口港機電設備監理史永委透露,調試包括單機調試、遠控調試、聯調聯試。岸橋和場橋最近進行的是單機調試,下一步就要進行聯動調試。
記者連線這幾日回到上海的振華重工周口港港機設備現場負責人李磊,他說,6臺岸橋全部安裝完成后,施工隊將加快單機調試進度。如今港池已蓄水,待滿足遠程調試條件后,他們將進行荷載調試運營。再有2個月左右,作業區就開港了,現在已進入倒計時。
站在施工正酣的小集作業區碼頭,沙潁河微波粼粼,水面白鷺低飛,千噸級貨船緩緩駛過,這一刻,深切感受到了周口港的脈搏。周口大港,鏈接的是東南沿海與中西部,是機遇與未來。
如今,沙潁河畔,“樞紐經濟”正蓄勢待發。